當前位置: 首頁 > 國際交流 > 國際研讨會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稅法應對”國際研讨會成功舉辦

作者: 發布時間:2021年03月19日 11:10 閱讀數:

    2021年3月12日、13日,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法學院與永信贵宾会财稅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稅法應對”國際研讨會成功舉辦。此次研讨會的舉行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來自意大利費拉拉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印度尼西亞迪波内戈羅大學、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大學、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荷蘭蒂爾堡大學、西班牙巴勃羅·德·奧拉維德大學、法國裡昂大學以及永信贵宾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南昌大學等國内外高校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雜志社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線上會議場景)

(線下會場)

(于飛院長緻辭)

第一天進行的開幕式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翁武耀副教授主持,他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此次研讨會舉辦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在緻辭環節,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于飛教授首先緻辭,他對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法學院合辦本次會議表示感謝,對各位海外和國内校外專家學者能夠線上、線下參加會議表示熱烈歡迎,肯定了本次會議舉辦的重要意義以及财稅金融法研究所在财稅法研究和國際交流方面的成績,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其後,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歐洲稅收高等研究院主任Adriano Di Pietro教授緻辭,他首先感謝本次會議主辦方對他的邀請,對歐洲稅收高等研究院在歐盟稅法研究方面的認可,其次指出疫情背景下出現的稅收應對措施與稅制改革關系的問題亟待解決,并祝願會議成功。随後,永信贵宾会财稅法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緻辭,他介紹了舉辦這次國際會議的背景以及選擇這一議題的原因,介紹了永信贵宾会與意大利大學在稅法研究方面一直以來的密切合作關系,表達了對此次會議的期望,即通過比較不同國家的經驗,為應對疫情下完善财稅法制度相關問題找到适當和合理的解決方法,并預祝會議成功。最後,費拉拉大學法學院教授Marco Greggi緻辭,他表示非常高興與永信贵宾会聯合舉辦此次會議,認為此次會議的主題非常有價值,對成功舉辦此次會議充滿信心。

(施正文教授主持會議)

第一天進行的主題研讨環節由永信贵宾会财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主持,本單元共有來自5個不同國家的5位主題發言人,在财稅法應對措施、改進以及對财稅制度的影響等方面,分别對各自國家的經驗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闡釋。這5位發言人分别是: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法學院教授Marco Greggi,發言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意大利經驗”;印度尼西亞迪波内戈羅大學副教授Ika Riswanti Putranti,發言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印度尼西亞經驗”;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大學副教授Vladimir Tyutyuryukov,發言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俄羅斯經驗”;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助理教授Ali Nasiri Aghdam,發言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伊朗經驗”;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講師鄭伊,發言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中國經驗(直接稅的視角)”。

(Marco Greggi教授發言)

Marco Greggi教授在介紹意大利及歐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财稅法政策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凱南主義在當前形勢下稅收領域的适用性,探究政府在中長期可能加以幹預的領域,提出應進一步加強對财産而非所得征稅、設計更全面的财産稅、重新規劃遺産稅的開征和擴大歐洲金融交易稅的範圍等建議。

(Ika Riswanti Putranti副教授發言)

Ika Riswanti Putranti副教授在介紹印度尼西亞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所采取的醫療衛生領域與經濟領域财稅政策的基礎上,提出當前政府制定财稅政策的法律框架應當能夠促進一項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的财稅政策的出台,此外,現有的稅收政策仍應遵循稅法上的基本原則,以避免未來産生更多法律問題。

(Vladimir Tyutyuryukov副教授發言)

Vladimir Tyutyuryukov副教授在介紹俄羅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稅對策與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出台防疫相關政策時注意合法性審查、增加醫護人員的津貼福利并盡快發放獎勵、在遞延繳納稅款及社保費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減免政策以及增加對暫未列示的企業和沒有雇員的自營職業者、獨資企業的扶持力度等建議,并對疫情期間個人所得稅增加問題和物價上漲原因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Ali Nasiri Aghdam助理教授發言)

Ali Nasiri Aghdam助理教授闡釋了伊朗在應對新冠疫情時通過稅收手段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及提供抗疫支持的應對措施,即在所得稅、增值稅領域對遲延繳納稅款寬松處理、對抗疫相關捐贈項目給予抵扣,在關稅和進口領域,對疫情相關貨物服務實行零稅率并采促進進口貿易措施,以及通過其他财政手段保護受影響商業、弱勢個體、相關機構的應對措施,提出應采用更具有社會彈性的稅收福利制度,并采取應對災害沖擊更有彈性的财稅措施。

(鄭伊講師發言)

鄭伊老師介紹了我國為應對新冠疫情而出台的支持醫療救助、保障物資供應、鼓勵公益捐贈、助力複工複産等各項直接稅措施。在詳細梳理政策内容的同時,進一步分析了各項政策所達到的預期效果,包括保供疫情防控、纾困小微企業、優先就業民生等,并提出我國可探索構建制度性應對突發風險的财稅體系,進一步整合稅收措施和其他金融、貨币政策,更有效率和針對性地幫扶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經濟平穩恢複。

第一天進行的與談環節由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法學院教授Marco Greggi主持。第一位與談人是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雜志社副編審周優,發言主題是“新冠疫情如何影響中國宏觀經濟與中國回應”,她從新冠疫情的三個階段分析了其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同時介紹了我國稅務機關針對新冠疫情提出的“四力”舉措,通過進一步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确保28項減稅降費政策到達市場主體,提出了我國通過稅收政策與管理措施大大減輕了納稅人負擔,2020年全年減稅降費總額超過2.5萬億元,實現了2020年中國經濟的正增長,這将助力于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第二位與談人是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講師杜遠航,發言主題是“後疫情時代中國結構性減稅的困境”,她認為為了應對全球疫情所造成的中長期沖擊,減稅制度必須持續擔當風險化解的主力,力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标的實現,但另一方面,宏觀經濟下行和财政持續減收的走勢難以保證減稅制度的持續發力,不斷攀升的政府債務規模與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可操作空間,并着重以法經濟學理論分析了我國結構性減稅制度構建中存在的局限性。

随後,與會者進行了自由讨論,闡述了富有啟發性的觀點。最後,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翁武耀副教授和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法學院教授Marco Greggi做了當天的會議總結。

(周優副編審發言)

(杜遠航講師發言)

(翁武耀副教授主持會議)

第二天進行的主題研讨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翁武耀副教授主持,共有來自5個不同國家的6位主題發言人,從面對新冠疫情已采取的财稅法應對措施、改進及對财稅制度影響等方面,詳細而深入地闡述了相關國家的經驗。這6位發言人分别是: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歐洲稅收高等研究院主任、教授Adriano Di Pietro,發言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歐盟經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賀燕,發言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中國經驗(間接稅的視角)”;荷蘭蒂爾堡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Cees Peters,發言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荷蘭經驗”;西班牙巴勃羅·德·奧拉維德大學副教授Jose Miguel Martin Rodriguez,發言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西班牙經驗”;法國裡昂大學教授Georges Cavalier,發言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法國經驗”;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經濟法學博士研究生薛皓天,發言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的中國經驗(财政法的視角)”。

(Adriano Di Pietro教授發言)

Adriano Di Adriano教授介紹了新冠全球大流行對于歐洲國家财政資源、财稅制度、經濟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歐盟與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的财政制度經驗和遲延納稅等具體稅收措施,在此基礎上,提出歐洲應當積極探索稅收制度改革,以有效應對後疫情時期因貿易空間擴張和生産要素、産品非物質化帶來的生産模式變革與經濟新形勢。

(賀燕副教授發言)

賀燕副教授主要介紹了我國在間接稅方面的抗疫經驗,通過比照疫情發展的重要時間點和我國财稅政策的出台時間點,展示了我國政府抗疫政策應對的及時性,同時通過對比我國整體财稅抗疫政策的目标,比較清晰地展示了間接稅優惠政策在疫情期間鼓勵抗疫重點物資提供、鼓勵企業捐贈、促進經濟恢複方面的适用情況及适用效果,并建議根據危機中暴露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我國當前新一輪的财稅體制改革。

(Cees Peters助理教授發言)

Cees Peters助理教授在介紹荷蘭的經濟前景、應對疫情的一般經濟措施、針對納稅人資産流動性問題的稅收措施、用于引導納稅人行為的增值稅措施、适應在家辦公的新情況的舉措及OECD在國際稅收方面是如何應對新冠疫情的基礎上,對于危機後的荷蘭稅收制度的發展方向,提出荷蘭公共财政需要從危機中恢複、荷蘭的稅收體系應當被修改,而3月17日的大選将為未來的荷蘭稅收體系改革鋪平道路。

(Jose Miguel Martin Rodriguez副教授發言)

Jose Miguel Martin Rodriguez副教授在介紹西班牙疫情背景下的經濟、就業情況之後,主要闡釋了西班牙應對疫情所采取的一些錯誤,例如,以皇家法令的形式采取旨在緩解中小企業資金不足的措施,包括延期納稅、各種稅收優惠等,再如,減少租金、提高高收入階層财産稅和收入稅、增加對加糖軟飲料的增值稅稅率等措施。由于目前的财稅政策涉及到多方利益,所達成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他提出應當采取及時更加有力的調控政策。

(Georges Cavalier教授發言)

Georges Cavalier教授在介紹法國2020年的一項臨時課稅原則——“不設立新的稅收”的基礎上,認為稅收政策應當更加注重長期政策,并提出了建議:首先在稅收結構方面,實施基于“全民基本收入”的所得稅制度,并應當注意已經修訂的營業課稅對于地方政府自治權在憲法維度的長期影響;其次在課稅原則方面,異常行為理論應當在稅收領域得到繼續發展,公平定價原則也應當在分配風險時發揮更多作用。

(薛皓天博士發言)

薛皓天博士介紹了我國在新冠疫情期間施行的調動預備費、調整預算、進行轉移支付等一般應急财政手段,以及我國發行特别抗疫國債、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渠道等特别财政應急措施,梳理了我國将财政資金在患者費用支付、全民免費接種和發放消費券領域的支出經驗,提出我國應繼續發揚應急财政救助機制的迅捷性特點,但同時也應注重發揮人大等機構對财政資金籌集、轉移、使用等的監督作用,進一步深化央地财政關系改革。

第二天進行的與談環節由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法學院教授Marco Greggi主持。第一位與談人是南昌大學法學院講師鄭俊萍,發言主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财稅對策之對比性研究”,她在介紹應對新冠疫情的财稅措施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礎上,通過與其他應對新冠疫情的政策工具進行對比,得出财稅措施在應對新冠疫情中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提出在應對疫情的不同階段,國家财政措施應有不同的利益傾向與價值取舍,并以此為指導,得出在後疫情時代,财稅政策應在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的同時考慮國家财政收入的恢複需求。第二位與談人是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法方向法碩研究生劉靓翾,發言主題為“各國新冠肺炎疫情财稅法應對政策對比研究”,她在梳理中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泰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稅收政策的基礎上,運用國際橫向比較視角進行綜合檢視,提出我國可以選擇性地借鑒國外短期大力度的稅收優惠政策,為納稅人特别是負擔更多經濟損失的企業,增加企業可用資金,同時加強疫情相關财稅立法,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國的依法治稅水平。

随後,與會者進行了自由讨論,交流了很多富有啟發性的觀點。

(鄭俊萍講師發言)

(劉靓翾發言)

會議閉幕式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翁武耀副教授主持。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書記朱曉娟副教授首先發言,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她強調了在戰疫中以稅收減免和财政支出為主的财稅法對策的重要性,并認為為了有效應對财政收入壓力也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增加稅收收入,這會影響包括中國在内的許多國家正在進行或即将進行的稅收法律制度改革,同時表達了對于今後舉辦更多類似研讨會的期許。而後,費拉拉大學法學院教授Marco Greggi發言。他表示,應當讓公衆知曉新冠疫情給國家财政帶來的壓力,為建立一個更加透明、公正的社會,需要全民的努力,面對新冠疫情,必須制定新的規則将重擔轉移給所有需要負責的人們,減少疫情帶給各國的損失。最後,永信贵宾会财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他表示,财稅對策是各國抗疫的主要工具之一,面對新冠疫情形勢,各國根據自身情況出台了針對性的财稅措施,并取得的重要成效;但減稅措施也需要未來通過增加稅收來彌補,引發債務膨脹和财政風險,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的重要而不簡單的問題。施教授還認為,這次抗疫也是一次契機,各國應當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推進财稅改革和法律完善,深化全球治理改革,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推動建設人類共同的美好地球家園。

(朱曉娟副書記作會議總結發言)

在兩天的研讨中,中外專家學者就新冠疫情下各國采取的财稅法應對措施分享了各自國家的經驗,同時對财稅法律制度在疫情下受到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改進相關制度展開了深入的闡釋與讨論。此次國際研讨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有助于梳理我國在疫情财稅法應對措施方面的成功經驗,亦增進了各國學者對于疫情影響下不同國家的财稅法應對措施實施情況以及相關稅制改革最新動态的了解,為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國際經驗,對于中外财稅法學的進一步交流合作搭建了橋梁。

本次會議受到永信贵宾会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支持計劃資助(項目号:20CXTD08)。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