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下午,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教學新探索:請求權基礎三部曲”第二部“系列示範課”第三講在學院路校區舉行。本次課程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中德法律合作項目法律顧問費舸(Norbert Feige)講授,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繼峰教授主持,民法所金晶副教授翻譯。本次講座出席的嘉賓有來自廣西民族大學的師生團隊。來自永信贵宾会各學院約八十位老師和同學到場參加了這場高品質的學術講座。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伊始,主持人劉繼峰副院長對費舸及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了費舸在德國豐富的司法實踐經曆,回顧了民商經濟法學院領導班子此前到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等地深入調研請求權基礎案例分析課的過程,指出面向教師和研究生群體開設該課程的意義。
(費舸精彩演講)
随後,費舸開始了本次示範課。他首先舉了一個生動形象的煉鐵爐例子:鐵礦、煤炭和石灰混合,以2000度高溫加熱,将會發生什麼結果?結果是:“鐵”的誕生。這樣的自然科學思想被法學予以借鑒,就得到了我們所熟識的“涵攝”技術。涵攝是将某一法律規範适用于生活事實,生活事實被歸入該法律規範的各項構成要件。涵攝旨在以正确的方法處理法律案件或法律問題。這一技術擁有諸多優勢:首先,這一技術極其細緻,深入細節,能夠極大地提高法律适用的客觀性、标準性、可預見性;其次,這一技術可以為不懂法的人闡明裁判思路,說明裁判理由;再次,立法者亦需要掌握涵攝技術,以推斷法律條文實施的效果,從而科學立法;最後,當這一技術為法律職業共同體所掌握,則法律人有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從而使受過專業法學訓練的人區别于普通人,使之成為法律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師生一起認真學習)
介紹完涵攝技術及應掌握涵攝技術的群體,費舸開始了本次的案例分析。本次講座的案例涉及到的重難點包括:其一,買賣雙方來自不同國家時準據法的選擇問題;其二,意思表示解釋的兩種方法,即“客觀解釋法”與“主觀解釋法”;其三,“重大誤解”(即“錯誤”)的構成要件;其四,“重大誤解”的法律後果;其五,合同撤銷後的損害賠償問題。
費舸案例分析完畢後,同學們積極踴躍地提問,諸多老師陸續發言,與費舸共同解答同學們的疑問,師生間就本次講座内容展開了熱烈讨論,十分精彩。講座最後,劉繼峰副院長代表民商經濟法學院向費舸贈送紀念品以示感謝。18點30分,持續約四個半小時的講座在廣大師生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劉繼峰副院長向費舸贈送紀念品)
案例教學方法是法學教育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我國是成文法國家,立法頗受德國影響。德國請求權基礎案例教學模式對于我國教師講授法律、學生學習法律有着很強的現實借鑒意義。民商經濟法學院主辦的“請求權基礎系列示範課”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密切合作,共計八次、分四單元,由四位德國專家主講、中方師資團隊配合,利用德國的案例分析方法、但均适用中國的法律來解析中國案例,從而更好地展現請求權基礎案例教學模式的力量。
系列示範課後續五講将于五至六月每周三下午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207舉行,歡迎廣大師生關注活動信息,參與課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