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年5月3日考察我校重要講話精神,3月30日——4月1日,民商經濟法學院2017級本科生年級辦組織青年團員代表、入黨積極分子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開展以“深入基層弘揚革命精神,砥砺青春擔當時代使命”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青年大學生深入祖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傳承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以下為部分參與學生活動之中的心得體會、所思所想。
保潔玉:此次山西之行,最令我震撼的,是無論處于什麼年代,晉綏邊區的人們都會将自己的初心堅持下去。從戰争時期要解放中國,到如今要脫貧緻富,這裡的人們即使有萬般苦難也沒有放棄自己最初認定的目标。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所缺少的,現如今,我們大多數都像極了故事裡的猴子,撿了玉米丢了芝麻,撿了西瓜丢了玉米,我們失去了堅定的信仰,遺忘了從一而終。通往夢想的那條路,一定不是平坦的大道,但是我相信,穿過夏日的栅欄和冬季的雪花後,你終會到達。
陳紅:在山西時,當了解到當地情況後,一種做什麼都無濟于事的無力感充斥着胸腔,壓抑着讓我難受。但,我也感受到了當地熱門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以前我總覺得這是口号,但是那一刻我真的懂了我們努力學習對于國家、對于社會、對于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的意義。我努力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國家,回報社會,讓國家與社會有更多的力量去幫助這些人!
次仁羅布:人的一生經曆太多事有時會跌入無邊的平谷裡又有時會站上高峰。但是這一切終歸就是一個詞——平凡。這個詞用來形容這次我去的山西呂梁興縣的老百姓最合适不過了,我想這種品格正式這種文化土壤養育出來的吧,滿地的黃土,樸素的人們。這次山西之行以後我真正知道了黃土地的溫情,那是一種熱情,是一種甯靜,更是一種平凡。是我們這一生的留在内心深處的記憶和一生寶貴的财富。
付馨醇:最令我感動的是,雖然自然資源仿佛抛棄了山西,但還有人在為他們堅守。雖然山西的人們确實貧窮,但他們從沒有放棄過希望。他們仍然樂觀積極的高歌松棗,他們利用着能利用的一切資源。老一輩的仍就着貧瘠的土壤努力種地,年輕一輩的努力的走出大山,并且勢要奮進。也許自然資源确實不算眷顧山西,但他們從不放棄自己。山西要想實現真正的脫貧确實很難。自然資源的匮乏,煤礦幾乎挖掘幹淨的現狀,産業結構的單一,勞動力的流失都說明了脫貧攻堅将是場惡戰。但是當地百姓的脫貧的堅定,幹部扶持的決心都在告訴我們前途仍是光明的!全面脫貧的那一天會到的!全面小康社會的一天會來的!
李慧梓:這次的山西之旅,算是故地重遊,兩年前也曾來過這裡,這次卻讓我印象更加深刻,終于有機會深入當地人的生活,與他們進行深度交談,當我們吃得飽穿得暖,有機會上大學的時候,卻是有人還填不飽肚子啊,如果不親眼目睹,是很難相信的。這次來有太多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了,前溝村叔叔清香的綠茶、奶奶炒熟的瓜子、李家山爺爺嘹亮的歌聲……相同的是他們純潔清澈的眼神與熱情好客的心。雖然很想幫助他們做些什麼,可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太渺小了,無論做什麼都覺得是那麼無力。我們隻有珍惜當下,學好專業知識,将來用所學的知識幫助他們改變現狀。
左思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是最不平凡的存在。照顧妻子五十年的老大爺,一定覺得自己是平凡的,他所做的隻不過是對摯愛的堅守;駐村幹部帶領村子脫貧,一定覺得自己是平凡的,他所做的隻不過是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我們都有不平凡的故事。隻要我們能夠把一件微小到将“謝謝”常挂在嘴邊的事一直堅持下去,我們就是已經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我堅信,扶貧攻堅、全面小康在每一個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堅守下,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
金钰迪:去了貧困村才感受到貧困生活究竟和我們平常生活有多麼的不同,才能感受到我們的生活有多麼的惬意。在我們去的地方,結婚似乎都會給家庭添加很大的負擔,有些家庭甚至難以承受。但是即便是這樣,山西的貧困人民依舊是樂觀、淳樸的,他們熱情好客,分享他們最珍貴的東西給我們這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讓我真的明白了生活更多的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長久的堅韌。
鄭瀚馳:革命時期,呂梁地區是黨中央的守門人,是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的大後方。在那個年代,這裡的人民群衆克服艱難險阻,超額完成供給保障任務,為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現如今,我們生活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環境之中,不應該就此忘卻那些仍負重前行的貧苦群衆,不應該就此忘卻那片曾經的革命老區、現在的特别貧困。我就此呼籲大家,更多關注基層,更多幫助貧困,宣傳革命老區的革命精神,支持貧困地區的農業發展。讓個人命運和國家社會的發展相結合,為祖國譜寫燦爛輝煌的明天!
王昊:我們平時理想繪制得美麗絢爛,卻沒有一點點現實基礎,都是飄的,是虛的。感謝這片貧瘠的黃土,隻有經曆過這樣震撼人心的實踐活動,才能讓我真真正正切實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貧苦,當代中國仍有百姓生活在這種境地之中,與山為伴,風沙為友;才能讓人努力奮進,砥砺前行。
鄭雯躍:經過這次山西調研,我發現走的再遠,也别忘了回頭,看看出發的方向。要選擇正确的路,堅持正确的選擇,隻要心立得住,身體就不會傾倒。不能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不能再“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不能再停留在膚淺的價值取向上。也許,隻有親身到過這些貧困的地區,隻有深入地了解基層的現狀,了解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地觸動心靈,才能真正認識到,國家強其實不僅要靠青年強,更要求青年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将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緊密結合起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隻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劉涵瑜:曼德拉曾說過:“生活的意義不是我們曾活着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而在于我們是否為其他人的生活帶來了變化。”在山西,扶貧書記就在做着為别人生活帶來變化的事情。他們把青春留在了基層,留在了群衆中,我自問如果要做出這樣的決定,我會猶豫會有些不甘放棄城市的繁華。他們或許也曾徘徊過,可是最終仍舊堅定地選擇了,停留了,努力着,盡心着。這就是我這趟旅途最感動的地方。
桑晚兒:通過将理論知識與當地情況相結合的思考,落實“精準扶貧”政策,不斷調整完善并因地制宜地進行嘗試,這些絕不僅僅是課本和新聞上的空口号,而是凝結着無數基層工作者日日夜夜的思考和探索的結晶。不僅在山西的堰頭村,在全國各個貧窮的山村,都有許多這樣紮根基層的工作者,對每一批像我們一樣的實踐調查人員,孜孜不倦地介紹着這裡的現狀,講述着這裡的人民為生存而做出的所有堅持和嘗試,然後這些經過了親身考察而深受觸動的外來者們,都會回到自己生活的環境,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些遙遠的貧困村做出努力,向更多的人們宣傳這裡的艱苦,向更多相比之下的幸運者們發出幫助他們的号召。
王一帆:在我們調研的地方,有一個獨居的老伯養了一隻貓和一隻狗,我想他可能把自己對于兒女的渴望寄托在貓和狗的身上。他們即使是在這麼貧苦的條件下,卻仍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努力在有限的條件下過好自己的生活。他們的物質生活雖然不如我們豐富,但他們的内心生活卻要比我們豐富,要比我們更加堅定。
王繼煜:通過這次調研,我認識到我們青年學生以一己之力促進扶貧工作還是有點空談。有了調查才有發言權,我們最好還是踏踏實實地通過公益活動,假期深入鄉村體驗來豐富自己對于貧困的認識,讓自己對于扶貧工作建立起直觀的立體的印象,等到以後有能力了再來思考自己能對扶貧工作做點什麼。要讓社會變得更美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青年學子更應該用奮鬥托起明天旭日,扛起中國脊梁。
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注重在實踐中加強磨練、增長本領;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業、做好一番事業”。經過此次教育實踐活動,同學們不僅感慨頗深,還紛紛表示今後将投身于更多的社會實踐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