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民商驕傲 > 正文

張瑾:川澤沉污,瑾瑜匿瑕

作者:民商新聞編輯部 湯雨薇 王欣卉 發布時間:2017年11月17日 14:06 閱讀數:

寫在前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該當如此,但當今青年實際如何呢?是懷着對知識的渴望潛心學術嗎?是務真求實為未來職業早有規劃嗎?是向往遠方逍遙馳騁嗎?幸運的是,在終生迷茫的時候總有一些人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一步一階地朝目标走去。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大學生活,每個人都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但是若是能在兩年時間裡獲得獎學金、參與支教等各種志願服務、參與辯論隊并獲得冠軍、創新項目立項成功...那麼這個人的大學生活必定是忙碌而精彩的。我們有幸在一個晴朗的早晨與張瑾同學深度交流有關大學的種種。

5A98B


學習:歸納總結,開拓視野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張瑾同學首先向我們談到的。“許多人以為上了大學,學業就更加輕松了。其實不然,大學裡若想認真鑽研學術,可能會比高中更加疲憊。”張瑾首先就從心理上對大學的學習打下一個基調,她強調學習中歸納總結的重要性:“若是一個單元的内容隻是聽了講,做了筆記,很快就會忘記。法學是一門關聯性很強的學科,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現實中遇到的案例也會運用到很多方面的知識,所以适當的歸納和總結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她也建議同學們在平時閑暇時光多多閱讀法學類的書籍、看看新聞,法學是一門終身學習的學科,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對于今後的法律工作有極大的幫助。張瑾同學話說的很平穩,我們也能從她的話語之中體會到學習和閱讀為她帶來那一股特别的甯靜。

7ACC4


志願活動:自我提升,明燈指路

志願服務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奉獻社會,回報社會,大學生在大學裡需要學會的不僅是學業,還有作為一名準社會人的擔當。支教曾經是許多大學生的心之所向,和孩子們親切交流,看着他們亮亮的眼睛為他們帶去廣闊的視野與豐富的知識。但是,支教活動與想象中完全不同:每次課前負責的同學都需要精心備課,考慮如何展示才能讓孩子們接受,并在老師與學生的兩種身份中反複轉換以到達更好的課堂效果。紀律管理也是每位支教老師會面對的問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首要難題。但是,支教帶給她的又不僅僅是能力的提升,它讓張瑾看到了自己的價值。當張瑾帶給他們更多的知識、講述自己的經曆時,她覺得或許她正在點亮一盞明燈,也許她不能打動一個人,但若能僅僅改變一個人的想法,讓他對未來與大學充滿希望,那麼這就是一次成功的支教。

138AE


辯論:以辯為思,甯靜緻遠

作為民商辯論隊的一員,張瑾曾獲得過2017首都八校新生辯論賽的冠軍。在她看來,辯論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帶給你一種思維的碰撞,在辯論之中,可以看到多元的價值觀,學習到更為清晰的表達方式,同時提高知識儲備量,又能夠收獲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剛開始打比賽的時候也許會很關注輸赢,但比賽來來回回,她開始更加珍視在辯論的過程中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過程,反倒學會了把輸赢慢慢放下,内心也變得更加平靜。也許恰好是這份甯靜讓她在辯論場上從容應答最終奪得桂冠的原因吧。

166C7


 

社團與日常:合理安排,不忘初心

張瑾曾加入很多社團,并在處理社團事務之中頗有經驗。如何平衡社團、學習和其他活動是擺在每個大學生面前的難題,她說,當事務很多而時間一定的時候,需要去進行權衡考慮這幾項工作的輕重緩急、工作所需時間多寡,然後盡快地去提高自己效率。同時她認為不能因為社團工作而過度壓榨學習時間。總而言之,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内不斷提高自己的效率。

誰的青春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很難做到一直很清醒地認清自己。然而,要看重過程多于結果,過程帶給我們的不同反饋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情緒。當很認真地去做的時候,一定會從中收獲點什麼。我們收獲的過程,就是不斷堅定我們的理想的過程。張瑾也會有想放棄的時候,每次到這個時候,她都會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她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以及她要不要繼續走下去。

這時,她談到,與自己獨處在大學中也是一種能力。大學和高中最明顯的區别在于生活與學習由高中時期的他律變為自律。當你養成自律的習慣時,你會更加看重如何把控自己的個人時間,好好計劃安排,每一步都穩紮穩打。同時獨處時可以想想自己近來的得與失,想想自己今後要過怎樣的人生。

DE12


談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時,張瑾笑着說,美好的日子有很多,但她回憶之中最清楚的一幕是一天晚上和小夥伴夜騎去水庫。那天月色很好,有朋友有酒有美食,有情懷有詩有故事。擡頭賞月,低頭談笑。那個美好的夜晚,是她最深的回憶。

最後,張瑾向師弟師妹們說到,大一是一段非常值得利用的時光,事情不是很多。師弟師妹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參加志願活動,找一些實習機會,多讀一點書。多認識一些朋友,或許不一定都是意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但我們需要用求同存異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個體,與他們保持良好的聯系也是一種構建人脈關系的好方法。

青春不是一洞狹窄的穴道,而是一片廣闊的平原。路并不在眼前,而隻在我們的腳下。與優秀的人促膝長談,就像閱讀一本書,每本書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讀完以後總是收獲頗豐。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