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與公告 > 學術平台 > 正文

社會法研究所邀請國際著名學者舉辦 第十五期法大社會法學術沙龍

作者: 發布時間:2018年05月30日 09:06 閱讀數:

窗體頂端

 

2018522院社會法研究第十期社會法學術沙龍德國社會保障和社會法:現狀與挑戰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09會議室成功舉辦。

學術沙龍的主報告人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學會研究員、慕尼黑社會法與社會政策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慕尼黑大學法學院榮譽教授貝克(Ulrich Becker)先生,與談人為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鄭尚元教授和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中南大學法學院劉冬梅副教授,主持人為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我院社會法研究所婁宇副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藝非擔任現場翻譯。參加學術沙龍:我院副院長于飛教授,我院民法研究所席志國副教授,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李海明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王天玉副研究員,我校比較法學研究院徐妍副教授,我院社會法研究所趙紅梅教授、金英傑副教授陸偉豐副教授、楊飛副教授、王顯勇教授、翟宏麗副主任醫師各高校慕名而來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于飛副院長于學術沙龍伊始緻辭。他首先對貝克教授受我院社會法研究所邀請莅臨我校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相信貝克教授與各位的交流研讨會帶來一場學術盛宴;其次他對我院社會法研究所近年來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希望社會法研究所能組織更多跨國和跨學科學術交流研讨活動。

 

(婁宇副教授主持沙龍)

 

 

219FF



(于飛副院長緻辭)

接着主講人貝克教授做主題報告。他介紹了德國社會保障和社會法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先後介紹德國社會法的發展曆史、德國社會保險的五大分支及各險種特征,提出德國社會保障和社會法所面臨的四大挑戰,包括新型雇傭方式、疾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年金保險四大挑戰。貝克教授的主題報告對中國社會保障法完善有重大啟示意義。

 

(貝克教授做主題報告

(王藝非博士研究生現場翻譯)

與談人鄭尚元教授指出我國社會保障法治體系尚需完善,我們可以借鑒德國立法的思路,并發揮法律人的作用積極發展以憲法為依托的社會法法理。

(鄭尚元教授與談)

與談人劉冬梅副教授建議通過經濟學、社會學、數據分析等外部的資源和方法對社會法進行研究,醫療的公益化改革與國内護理服務的專業化區别值得我們深思。

 

(劉冬梅副教授與談)

在随後進行的自由讨論與提問環節與會學者們踴躍發言。

于飛教授表示參與學術沙龍受益匪淺,對社會法學科有了更新的認識。他提出三個問題:一是作為新興學科,何種研究方法是社會法研究的未來方向?二是社會法和民法的關系問題,在法技術上如何解決兩者的價值沖突實現平衡;三是法典編纂和具體解決各個問題的法律彙編的區别是什麼?

王天玉副研究員提出非動态法理學與動态的社會現實背景如何協調的問題。

(王天玉副研究員提問)

李海明副教授提出在德國是否存在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與社會保障學、社會學的區分,以及如何實現前述學科之間研究的分工與合作的問題。

 


(李海明副教授提問)

王顯勇教授提出社會保險法律關系何時産生及其産生基礎的問題。

(王顯勇教授提問)

徐妍副教授提出公共财政與社會保險的關系問題。

 

(徐妍副教授提問)

翟宏麗副主任醫師基于法學和醫學的學科背景提出醫療籌資的問題。

(翟宏麗副主任醫師提問)

貝克教授對于前述的提問一一作出簡要解答,并希望與師生們進一步做深入交流探讨。

最後,趙紅梅教授總結緻辭。她首先對貝克教授受邀莅臨我校社會法學術沙龍表示衷心的感謝,也貝克教授對學術的熱愛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勉勵與會青年才俊保持學術熱情基于熱愛而非功利的目的從事社會法學術研究,争取成為中國的貝克。接着莅臨本次學術沙龍的各位老師、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是大家積極參與和奉獻出了智慧才使得今晚的活動圓滿成功随後指出:我們在與國際學者做學術交流時,不但要汲取國際經驗,還要力争對外有所輸出,要有中國問題意識,為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的國際學者提供研究素材,藉此,她希望與會者關注中國社會保障法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社保基金的獨特來源——國企紅利注入、醫療保險基金的節流難題等最後她熱忱表達了我院社會法研究所希望與德國馬普研究所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合作的願望,并向民法學等其他學科學者發出加強學術交流合作的橄榄枝

 


(趙紅梅教授總結緻辭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