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晚19:00-22:00,一路泥濘,在這即将被拆除的圖書館裡,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民商經濟法高峰論壇”在圖書館貴賓室順利召開。本次論壇以“房地産市場調控最新‘國五條’及其細則的法學辨析——國家幹預與市民“智慧”的較量”為主題,在我院社會法研究所所長趙紅梅副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産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英國劍橋大學中國商法講師、倫敦大學商法研究中心高級客座研究員樓建波副教授,我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劉少軍教授,我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長施正文教授、我院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薛克鵬教授及我校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趙紅梅老師的主持下,樓建波老師、劉少軍老師、施正文老師及薛克鵬老師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内分别針對房地産市場調控最新“國五條”及其細則作出尖銳、深刻的法學辨析。
樓建波老師認為,首先,房地産是否能進行宏觀調控,其正當性是會受到質疑的,至少是需要進行一番論證而非理所當然的。其次,關于房地産宏觀調控的目标、功能是什麼,也是需要我們思考并且進行論證的,如果說是民生、是房價,那麼我們的房地産宏觀調控便一直都是失敗的;因此,房地産調控的真正目标是否是金融體系的安全,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這也是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思考的。再次,房地産市場調控最新“國五條”催生了民衆的“三忙”,即忙房産過戶、忙假離婚、忙開裝修及維修成本證明,在這個過程中民衆極盡其能訂立陰陽合同、僞造欠款事實,從政策的引導功能角度來說,這個政策也是危害無窮的。最後,對比最新“國五條”與此前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樓建波老師對最新“國五條”政策的進步及其引發的新的混亂作了總結。
劉少軍老師首先針對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談了自己的看法,劉老師談到,房地産作為一種商品,其供給剛性的性質決定了其在供求上不可能像汽車等商品一樣做到平衡,我國正在經曆城市化過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房地産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因此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應當是具有長遠準備的,而不能是“今天打一棒子,明天打一棒子”。其次,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抑制大城市的房價,但我們同樣必須承認房價上漲是一個趨勢,沒有絕對好的抑制房價上漲的辦法,因此我們能做的是讓它慢點漲,讓它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内漲,最終漲到它合理的位置。最後,劉少軍老師從金融法的角度為抑制房價上漲支了一些招,如分流資金,将房地産市場的資金引導到債券、證券等市場,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辦法,都應當盡快出台相關法規使其固定,讓民衆對此有一個基本的心理預期。
施正文老師主要從稅法的角度對房地産市場最新調控政策談了他的看法。首先施正文老師總結了征收20%個稅三個方面的六大罪狀,即政策不起作用、政策不合理及重複征稅。施老師認為,第一,該20%個稅是針對交易環節征收的稅費,轉讓人完全可以将其轉嫁到房價上,因此該政策最終導緻的結果就是稅費轉嫁到剛性需求人(即真正需要住房的中低層收入人)身上,真正的投機商不會受到影響。第二,該政策不合理不合法,關于征稅的權力法律并不能無限制地将其授權給政府,此為不合法。而如上所述,該政策會誤傷具有合理住房需求的公民,侵害其憲法規定的基本生存權,并且會大量地刺激公民通過假離婚、僞造欠款事實、僞造發票等方式進行避稅(逃稅),大量引發法律風險,此為不合理。第三,該政策導緻重複征稅,而過重的稅賦将嚴重地侵害公民的财産權。最後,施老師提出,開征房産稅是拯救中國陷入樓市困境中的良藥,而開征遺産稅将會使得年輕人有一個起點的公平,将會真正賦予最底層的人們通過勤奮、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遺産稅的缺失必然地導向一個社會腐敗橫生、家庭父子悲劇頻演。
薛克鵬老師從學理、法理以及實務的角度對商品房限購政策及保障房供應兩個問題談了其看法。首先,薛老師認為房價之所以高漲,是因為公共資源的集中,公共交通資源、教育資源、醫療資源越是集中的地方房價越是上漲,因此分析房價問題,一定要記住房價不是原料決定的,所以不是地價決定房價,而是房價決定地價。其次,關于稅收政策合理與否,納稅是納稅人的義務,但是什麼行為才納稅,政策沒有區分得很清楚。另外,薛老師認為,限購政策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我們對于該政策的設計瑕疵還是頗多,而且在這個問題上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利益相關,導緻政策的執行困難重重。
最後,在這個雨後空氣清潤的夜晚,在這個或許是最後一次踏入的場所,在老師、同學們的意猶未盡、戀戀不舍中,這一期風趣、幽默而又深刻的民商經濟法高峰論壇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