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與公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社會法學科師生赴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争議仲裁院座談暨調研研讨

作者: 發布時間:2021年05月26日 10:32 閱讀數:



 

2021524日,我院社會法學科師生赴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争議仲裁院(以下簡稱“海澱區仲裁院”或(“該院”)就“新就業形态人員勞動争議仲裁實務與理論研究”開展座談暨調研研讨活動。本次座談暨調研研讨活動,也是海澱區仲裁院建院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的組成部分,由該院與我院社會法研究所聯合主辦,該院的主要負責人和相關業務骨幹代表,我院社會法學科部分教師、研究生,以及特邀嘉賓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副院長肖竹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副研究員等共計20餘人參加。

本次座談暨調研研讨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為參觀海澱區仲裁院,第二個環節為舉辦座談會。



第一環節,由海澱區仲裁院的主要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帶領我院社會法學科部分教師、研究生以及特邀嘉賓對該院進行了細緻的參觀。通過參觀一樓的綜合服務大廳、二樓的辦公區、三樓的審理庭,師生們不僅觀察到該硬件配套設施較為完備,而且還切實感受到該院在工作機制方面的諸多創新以及仲裁員為民服務的奮鬥精神。

第二環節,也是本次座談暨調研研讨活動最核心的座談會部分由海澱區仲裁院副院長毛磊主持。本環節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播放海澱區勞動人事争議仲裁院建院十周年宣傳片。宣傳片用各項指标圖表展示了十年來該院的發展曆史與現狀,充分展現了該院的突出貢獻與銳意創新。

第二部分,由海澱區仲裁院院長韓晉緻辭并介紹海澱區仲裁院的情況。韓晉院長首先對各位專家學者莅臨本次活動表示熱烈歡迎。随後,韓晉院長介紹了當前海澱區仲裁院仲裁實務中新就業形态下勞動争議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即新業态從業人員與平台之間的關系難以界定,勞動報酬和勞動權益争議問題突出,企業利益和勞動者權益保護之間的平衡點難以确定。韓晉院長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以實務案例中的問題為基點,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與仲裁員們進行讨論,形成全方位、多領域的争議解決共同體,将這次座談研讨的讨論成果作為之後仲裁實踐的指南。

第三部分,由我院社會法學科學術帶頭人趙紅梅教授緻辭并闡述了我院社會法學科師生赴海澱區仲裁院開展本次座談暨調研研讨活動的初衷。首先,趙紅梅教授祝賀海澱區仲裁院建院十周年并取得輝煌業績,并認為永信贵宾会位于高科技資源聚集的海澱區,尤其是我院社會法學科背靠海澱區仲裁院這樣的良好學術實踐資源,希望法大的社會法學科團隊能夠與海澱區仲裁院加強交流合作,為貴院今後的發展建設盡綿薄之力。随後,趙紅梅教授簡要介紹了2016年我院社會法學科成為獨立二級學科後,将學科建設的重點領域确定為新業态等背景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面臨的挑戰,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最後,趙紅梅教授希望能夠在本次座談會中了解更多仲裁實踐中的面臨的棘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以獲取實踐智慧,推動新業态背景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科學研究。

第四部分,由海澱區仲裁院綜合辦副主任何家芳解讀新就業形态争議情況。何家芳副主任分别從當前新就業形态的從業模式、當前裁判的難點、海澱區仲裁院采取的措施三個方面解讀現實狀況。其中,何家芳副主任指出當前裁判的痛點在于:勞動關系無法認定、勞動用工主體多樣化、社會保險繳納缺失、社保繳納與待遇無法銜接等方面。随後何家芳副主任就當前海澱區仲裁院所采取的措施做了簡要介紹,主要包括源頭管理、普法宣傳、加強研判、裁審銜接、建立約談機制與長效機制。

第五部分,各位與會專家學者與仲裁院的負責人和相關業務骨幹進行深入的交流互動,深入探讨新業态勞動争議仲裁面臨的棘手問題和解決路徑。首先,審理二庭副庭長查銳、一庭庭長劉冬立、五庭仲裁員張道瑩分享了三個新業态勞動争議案例,審理一庭副庭長孫旭、三庭副庭長王洋、五庭副庭長楊坤就案例談了各自的初步分析認知,并就其中涉及的棘手問題向各位專家學者發問。随後,在毛磊副院長的主持引導下,趙紅梅教授、王天玉副研究員、肖竹教授、婁宇教授、王顯勇教授、丁雯雯講師、于彙講師等專家就勞動關系、社會保險問題分别表達自己的看法。雖然與會者觀點各異,但求同存異的過程中都明晰一點,即當前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與平台之間不能一概認定為勞動關系,法律關系定性問題還需要再做深入研究,希望裁判者能夠在處理案件時能夠從事實出發,積極尋找多元化的處理方案。

本次座談暨調研研讨活動針對新業态背景下産生的勞動争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研讨,也促進了社會法理論界與實務界的交流,為法學研究和仲裁實踐均提供了靈感和智慧,也使得我院社會法學科與海澱區仲裁院增進了相互了解,雙方達成了進一步合作的意願。曆時三個多小時的座談調研研讨活動圓滿結束。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