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與公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新就業形态人員勞動權益保障”研讨會成功舉辦

作者: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9日 10:20 閱讀數:


2021年4月24日,“新就業形态人員勞動權益保障”研讨會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本次研讨會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永信贵宾会大健康法治政策創新中心主辦,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社會法研究所承辦。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永信贵宾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西北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近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二十餘位學者,以及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郵政局、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争議仲裁院、美團、滴滴、菜鳥驿站、泰康保險的十餘位領導和實務界專家參與了研讨。

會議室裡的人們描述已自動生成

本次研讨會開幕式由永信贵宾会社會法二級學科學術帶頭人趙紅梅教授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永信贵宾会副校長、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中國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時建中,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法學院教授、中國社會法研究會副會長葉靜漪依次緻開幕辭。


穿西裝的人描述已自動生成

時建中副校長首先對永信贵宾会社會法二級學科自設立以來的發展與取得的成績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對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他認為,新的就業形态一定是源于新的業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平台用工是勞動力與生産資料、勞動者與勞動工具一種新的結合方式,如果對抽象意義上的新就業形态不做具體分類的話,為平台用工提供的格式化的制度是有難度的。新就業形态的勞動者保護是一個新的法律問題,在法理上進行深入的研究是有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本次會議中各位專家學者們能夠共享智慧,共議問題的解決之道。


 

電腦前的人描述已自動生成

鄭功成教授指出,國家立法機關對于本次會議議題——“新就業形态人員勞動權益保障”非常重視,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強調,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要依法保障職工的基本權益,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在數字經濟時代,要通過創新機制為新業态人員構建包括職業安全保障制度、工資報酬支付制度、社會保險制度在内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希望本次研讨會能夠聚焦關鍵問題,形成共識,為解決我國民生領域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


電腦前的人描述已自動生成

葉靜漪教授在開幕辭中指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專家學者應回應社會關切問題,研究和探索如何準确界定靈活用工當中的勞動關系,如何打造規範化、法制化的就業環境,如何完善新就業形态下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如何做好新就業形态人員的勞動權益保障等相關問題。包括政府、工會、企業界也要從不同的視角和闆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各方共同努力,真正地為法律制度的構建做出貢獻。

本次研讨會共分為五個單元,各個單元主題依次為“政府和工會的視野”、“司法機關的視野”、“理論的視野”、“平台企業的視野”、“平台企業和相關企業的視野”,每個單元包括主題發言、與談和自由讨論三個環節。

第一單元以“政府和工會的視野”為主題,由葉靜漪教授主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呂鴻雁副主任做了題為“《職業傷害保障辦法》若幹問題”的報告。她首先指出,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要實現擴容與變革創新,要為新業态從業人員提供社會保障。随後,呂鴻雁副主任從四個方面談及職業傷害保障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分别是制度的統一性、公平性、創新性以及規範性,并且要對重點保護的人群進行職業傷害保障的試點,對不能定型化的人群予以個性化指導,對新業态從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予以全面保障。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陶志勇副主任就“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入會與權益維護”做了主題發言。他從勞動者視角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新就業形态勞動者作為相對獨立的群體組織化加入工會的方式有其特殊性,需要提高這類勞動者的組織化程度,進行制度創新,妥善解決勞動者如何入會,如何繳費以及工會維護成本的問題。最後陶志勇副主任還就這類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問題分享了自己頗具創新的看法和思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林嘉教授、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婁宇教授和北京大學法學院閻天助理教授分别對兩位發言人的觀點進行了評議,對新就業形态下的社會保險權利、平台用工的分層保護和分類保護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和交流。

第二單元以“司法機關的視野”為主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調解仲裁管理司王振麟副司長主持。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張弓副院長介紹了司法機關對于平台從業人員相關案件司法裁判觀點的演進路線,從着眼于勞動保護問題轉移到了勞動關系認定問題。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争議仲裁院毛磊副院長圍繞當前勞動仲裁領域平台用工争議的主題,為在座學者提供了案例事務信息,提出平台案例占所有仲裁案例數量的5‰,當前仲裁訴求最多的是勞動關系認定及勞動報酬訴請,二者經常同時提出,并結合當前主要的仲裁焦點即多方主體參與平台用工問題提出要刺破平台面紗,認定法律關系性質、确定用工主體。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姜穎教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楊思斌教授和武漢大學法學院班小輝副教授作為與談人分别對兩位發言人的觀點和文章進行了評價和讨論,各位與談人認為在新業态勞動權益保障方面,司法實踐是學者研究的主要依據,結合其他學科研究方法,如對壟斷的經濟法規制來解決問題也非常重要。

第三單元以“理論的視野”為主題,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王顯勇教授主持。中國人民法學勞動人事學院常凱教授以“平台經濟的勞動關系及其法律規制”為題進行主題發言,認為去勞動關系的方式為多元化、分散化、隐蔽化,個别勞動關系的認定不複雜,更值得探究的問題為用工主體不定,并提出集體關系需要思考工會建立的前提問題,規制平台經濟的勞動關系的本質途徑是回歸基本法律關系解決現存的法律問題。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席恒教授以“新業态從業人員社會保險實現路徑:融入與共享”為題進行主題發言,他從新業态從業人員社會風險分析、新業态從業人員融入性保障困境、新業态從業人員融入性保障的路徑三個層面對新業态從業人員的保護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要對從業者給予融入性保障,強化我國基本社會保險的共享職能。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趙紅梅教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肖竹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王天玉副研究員作為與談人對兩位發言人的觀點進行了評價和讨論,也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對類雇員制度、用工主體三分法等學術争議焦點進行自由讨論,趙紅梅教授、肖竹教授認為類勞動關系的提出仍存在疑問,而王天玉副研究員認為類雇員制度提供了創新性解決辦法,是填補法律空白的好辦法。

 

第四單元以“平台企業的視野”為主題,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楊飛副教授主持。滴滴發展研究院金天高級研究員以“數字平台的網約工經濟”為題進行主題發言,他基于從網約車平台對就業的影響以及平台當前對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闡釋平台企業對于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問題,提出對于數字經濟新就業發展趨勢的思考。美團新業态勞動就業研究中心孟續铎主任以“數字經濟背景下新業态勞動政策發展與實踐”為題進行主題發言,他提出騎手在美團執行相關工作時會有權益保障措施,主要以購買意外傷害險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王建平合夥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範圍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經濟研究所華穎副研究員作為與談人對兩位發言人的觀點進行了評述,提出除了勞動權益保障問題之外,與此息息相關的反壟斷問題也需要學者研究注意。此外,在此單元參會者對職業傷害保險、社會保險權、算法披露等問題開展了富有成果的讨論。

第五單元以“平台企業和相關企業的視野”為主題,由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李娟副教授主持。菜鳥網絡覃桃雲法務總監圍繞“靈活用工背景下的用工合規思考”為題進行主題發言,從物流行業的靈活用工、非勞動關系的靈活用工合規以及勞動關系的用工合規問題單個方面展現了當前物流行業的用工及合規情況。泰康保險集團法務管理高級專家王源圍繞“商業保險”的主題,從商業保險對于平台從業者的保障的角度,分析商業保險在網約工保護方面的不足之處,認為其受制于平台經濟發展模式,若想改善此種情況,完善社會保險體系或許是一種最可取的方式。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韓君玲教授、“白話勞動法”創始人白永亮博士和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于彙講師作為與談人對兩位平台代表發言人的報告進行評述,對上述問題的研究價值予以肯定,并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在之後的自由讨論環節,趙紅梅教授還提出希望能夠站在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促進從業者的保護、平台的責任承擔和公平競争,常凱教授也對此觀點進行了回應。

會議室裡的人們描述已自動生成

社會法研究所所長婁宇教授主持會議閉幕式,他代表主辦方和承辦方對各位專家和學者莅臨本次研讨會和做精彩發言表示由衷的感謝。他指出,本次研讨會在觀點的交鋒中取得了一定共識,研讨的問題更加具體和明确,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多學科的研究視角和政、學、商多背景的研究探讨有助于全面認識新就業形态,并為從業人員構建勞動和社會保險權益保障制度。主辦方将對各位代表的發言進行彙總,形成會議紀要,供相關部門出台政策法規參考。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