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商經濟法學院2020級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于2020年10月28日前往參觀“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專業指導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吳韻曦、李彤、輔導員闫雪晴一同前往。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數字化光影展示的全新模式,加深學生對圓明園建築及國家保護文物的認識與了解,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團結精神,在學習與交流中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将曆時20餘年對于圓明園建築史料和實地勘驗的數字采集成果,借助數字成像技術将百年前的盛景再現于斷壁之間,運用影音圖像科學還原十二生肖水利噴泉重新運轉背後的故事。
參觀接近尾聲時,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彤老師在現場教學時講到:“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的中國是能夠保衛人民和平生活的偉大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要彙聚萬衆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現在的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法大學子在軍都山下首先要練就好本領,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做有理想、有本領、有作為的新 時代青年,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參觀結束後,甫爾加甫·孟根其才克同學表示:“我還沒有來得及先去親眼去看圓明園遺址,就先看到重生後的數字圓明園,我竟有些不忍再去遺址參觀。 160年前,在祖國飽受屈辱與苦難時,因外敵的蠻橫無理、因我們落後挨打而無力守護我們的萬園之園。我們失去了它。今天的中國已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曆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有着絕對無法替代的一席之地。現在我們能夠通過數字技術看到過去圓明園的風光,這讓我或多或少得到了安慰。但又在時時刻刻提醒着我們勿忘曆史,化悲痛為力量,以史為鑒,展望未來。作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我們,要接手代代傳承的接力棒,去做有能力承擔時代所賦予我們使命的新青年,我們都會越來越好!”
吳祎同學感歎到:“碑文、雕塑、變色的琉璃,在過去的征伐與内亂中被摧毀,被踐踏。當記匠心,當記辛勞與堅守帶來國家寶藏的數字化回歸,虛拟拼接、圖景複原呈現詩的情懷、畫的意境。光影之下,是科技與國魂交織。首鋼遺址上,古老與現代交映,曆史與未來交融。感恩祖國,感恩學校,今日我們“園”滿無缺。”
凱賽爾·阿不都克裡木在參觀中備受啟發:“圓明園這個承載着帝王們幻想的‘盛世之園’伴随着列強的槍炮毀于一旦,一棟棟華麗的建築轟然倒下、一件件精美的珍品丢失四方、一片片避暑的園林付之一炬。同時倒下的,是命垂旦夕之帝國的虛弱身軀,随之到來的,是一段屈辱的曆史。今日,遺址之上,萬花綻放、百鳥争鳴、涓涓溪水穿園而過、翠蔓青樹高聳挺立。圓明園這個寄托着百姓們期許的‘太平之園’,伴随着新中國的成立美夢成真,一棟棟華麗的建築得以複原、一件件精美的珍品四方歸來、一片片避暑的園林枝繁葉茂。同時站起的,是國泰民安之共和國的雄偉身軀,随之到來的,是一片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