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與公告 > 學院新聞 > 正文

加強理論學習、牢記革命曆史--民商經濟法學院分黨校第十期教育培訓班成功舉辦

作者: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07日 09:50 閱讀數:

 

 

12月1日,以加強理論學習牢記革命曆史”為主題的第期民商經濟法學院分黨校教育培訓班成功舉辦。本次培訓班分為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兩個部分。理論學習培訓學院路校區學術講堂舉行,實踐活動則是組織同學們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參觀學習。

 

本期理論培訓班的主講人是永信贵宾会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秀華教授黨課的主題為“現代化、現代性與現代治理——對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的一種解讀””。張秀華教授首先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成新時代新使命的要求,并闡釋了現代化、現代性、與現代治理之間内在的邏輯關系來引入黨課的主題。随後張秀華教授着重對“現代性”的定義進行闡釋,從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角度來對現代化進行描述,以不同側面展示了現代性的本質特征,并講述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起源,以現代生活的特征和現代制度的确立來展現現代性。在現代性危機出現後,馬克思提出重建現代性的新思路,進行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探索。緊接着張老師秀華抓住現代治理理念進行闡釋,将其與統治的理念進行性對比,從治理主體、行為方式、利益中心等多個角度分析了現代化治理的特征,指出現代的治理是人民民主的、協同共進的治理方式。

 

最後張秀華教授分享了自己對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的解讀。張秀華老師認為,《決議》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界定和意義說明,列舉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子要素,以推動十三個體系建設來對應現代治理能力提升的要求,最後指出了黨對組織保障及貫徹執行的重要性。通過分析《決議》,張秀華教授指出了我國進行現代治理的優勢與意義,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的現代化的不能離開的兩個框架,隻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才能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奔向現代化強國的合力。本次黨課張秀華教授将現代化的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對我國的現代化治理體系與要求進行了深度的剖析與講解,讓黨員同學們對現代性、現代化和現代治理的概念以及其中的邏輯關系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使大家對《決議》的内容及重要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上午的理論學習結束後,學院的入黨積極分、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共200餘人驅車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參觀學習。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位于北京市豐台區宛平城内,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争曆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占地面積3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61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13590多平方米,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同學們參觀了“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主題展覽,展出的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主題展覽按照時間的順序,分為中國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全面抗戰、日軍暴行、東方主戰場、國際支援、偉大勝利、銘記曆史八個部分。反映了中國從局部戰争進而轉向中國共産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東方主戰場,創造了半殖民地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迹,對世界反法西斯戰争作出了巨大貢獻和民族犧牲。通過與珍貴詳實的曆史文物、照片及視頻材料的隔空對話,大家了解了中華民族抗戰的光輝曆史,被中國人民為了追求和平正義、捍衛民族獨立自由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抗戰精神深深震撼。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我國當前的大國地位來之不易,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一個充滿艱辛的路程,體會到作為當代新青年的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更加堅定了不忘初心跟黨走,努力實現中華民族複興與偉大中國夢的決心。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