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下午,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教師發展沙龍第六期——國際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經驗交流會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11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期教師發展沙龍邀請到了國際法學院院長孔慶江教授、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霍政欣教授以及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高紅博士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民商經濟法學院多位教師參與,副院長(主持工作)于飛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于飛教授就本期教師發展沙龍的主旨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國際化是當今社會是一個大趨勢,這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學術研究領域亦是如此。時下我國諸多高校已經将國際期刊論文發表納入了學術評價體系,天時地利已備;而作為老師需要做的,便是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國際途徑,積極投稿國際期刊,實現“人和”。此後,于飛教授介紹了本次沙龍邀請的三位嘉賓在國際期刊論文發表方面的成就,希望通過本次沙龍,為我院教師的國際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指點方向和路徑。

(于飛教授主持)
沙龍中,三位主講嘉賓針對本次沙龍主旨,先後就國際期刊論文的選題、論文結構與内容、國際期刊選擇、發表過程等,結合自身經曆與心得體會作了發言。
國際法學院院長孔慶江教授首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自己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的經曆。其次,對于國際期刊論文寫作,孔教授從文章題目設計、正文結構等角度分享了經驗。再次,他結合國際刊物論文發表的步驟,介紹了相關要點。完成寫作後,第一步是在網站上投稿,也有部分通過郵件投稿。第二步是編輯初審,而要讓文章對編輯有吸引力,可以從題目入手,設計一個足夠吸引讀者又切合主題的、國際學術圈關注的題目;摘要應該簡明扼要,引言要突出研究背景,要能夠引起編輯的興趣;正文應該邏輯連貫結構嚴謹,結論部分和摘要應該聯而不同。第三步,若通過編輯初審,則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後一步便是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和定稿發表。孔教授還強調了選擇投稿期刊時應對其辦刊宗旨予以充分關注。

(孔慶江教授作經驗交流)
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霍政欣教授從為什麼要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文章、在哪裡發表、如何選題、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到發表的過程五個角度進行了發言。他強調在國際期刊上發文是當下中青年教師突破國内學術資源束縛的重要途徑,介紹了兩個尋找SSCI期刊的渠道——Scopus和Eisevier,并介紹了國際期刊的分類,包括Law Review、學科類Journal以及地區或國别類Journal。他指出,近年來各國際期刊對選題的要求發生了變化,文章寫作應當用中國視角闡釋國際關注的問題,提倡國際合作;文章投稿應更具有針對性,由易至難。

(霍政欣教授作經驗交流)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高紅博士結合自身的發表經曆,重點介紹了投稿後如何針對外審專家的審稿意見修改論文。她的經驗是:應當先總結、提煉問題,然後再一一回應,這個過程也有助于促進自身外文學術寫作能力的提升,而寫作外文學術文章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分享中,她還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自己的國際期刊論文發表心得,包括利用國内外信息差、實證研究、區域與學科研究、展開國際合作等等。她建議,在國際刊物發表第一篇學術文章時可以同國外的導師合作,既可以解決語言困境,也能夠盡量避免審稿偏好。

(高紅博士作經驗交流)
三位嘉賓發言完畢後,沙龍進入自由交流環節。首先,民法研究所金晶副教授結合自身經曆談了國際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的相關認識與感想。她提出了三個困難點:一是期刊選擇的重要性;二是語言的困境,不同的語言有着不同的話語體系;三是寫法上的差異帶來的問題,由于英美法與大陸法思維方式不同,英美法更傾向于利用大量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而我國多進行解釋論作業,這給投稿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此後,知識産權法研究所書記劉瑛教授、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翁武耀副教授等與會教師就外文期刊投稿時中文文獻的注釋體例等問題向嘉賓進行了提問,交流了參加本次沙龍的感想。三位嘉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答。

(與會教師交流)
最後,于飛教授作總結發言,他感謝三位嘉賓的傾囊相授和與會教師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并祝願各位教師的國際期刊論文發表旗開得勝,通過汲取嘉賓的經驗,實現自我的突破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