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慶祝建黨98周年之際,民商經濟法學院黨委組織開展為期6天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學習教育活動。學院黨委書記王洪松帶隊,中共黨員、民主黨派及黨外人士一行近60名教師前往革命熱土貴州。
貴州是中央紅軍長征經過的11個省中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範圍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長征的足迹遍及貴州68個縣,在這裡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擺脫了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奠定了長征勝利的基礎。

王洪松代表學院黨委向一行人員介紹此次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的意義并提出要求,學院黨委始終堅守教書育人初心,堅持将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推進落實教師思想政治建設長效機制,常态化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希望學院教師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通過對革命教育基地的實踐考察重溫曆史,加深對黨史、國情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學校講話精神和給民商經濟法學院1502班團員青年勉勵語精神為激勵,“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凝聚共識,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将學院建設為有濃郁學術氛圍、充滿人文關懷,共榮和諧的溫暖大家庭,齊心協力書寫好建設“學術民商、人文民商、和諧民商、溫暖民商”的奮進之筆。

“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方志敏在獄中所寫的《可愛的中國》,展現了他所代表的無數革命志士的愛國情懷和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一行人員聽取了《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從紅軍長征在貴州看共産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專題講座,被其中許許許多多如方志敏同志一樣抛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犧牲的革命烈士所感動。從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心為勞苦大衆謀幸福的初心堅守到筚路藍縷的奮鬥征程,共産黨人依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依靠的是始終擔上肩的使命感,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群衆的有力支持。

在息烽集中營,這個在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關押共産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獄,一行人員找到了《紅岩》中“小蘿蔔頭”原型,學習了震驚國民黨上下的“軍統電台案”張露萍等七烈士事迹,當看到敵人刑訊的殘酷刑具,不禁戰栗,可就是這樣的嚴刑拷打也沒有動搖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在遵義會議會址,這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地方,中國共産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甯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初步确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确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展現出中國共産黨人實事求是闖新路的可貴品格,走出了中國革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描寫了紅軍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場景。一行人員來到婁山關戰鬥遺址,跨越時空感受戰鬥的激烈。婁山關大捷正是共産黨人得民心的勝利,是人民群衆的一次偉大勝利。
登上紅軍山,走過迎紅橋,被四渡赤水的曆程所震撼,為無名衛生員的事迹所感動,一行人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今昔對比,再尋初心,很多教師表示,共産黨人的信念牢不可摧,不僅遭受身體的折磨,還要克服精神的磨難,要向這些先烈們學習初心,堅守初心;作為教師要立足教學崗位,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培育好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牢記中華民族屈辱史,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
據悉,民商經濟法學院黨委已連續舉辦五期專題教育活動,在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國情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和師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機制,進一步落實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和統一戰線工作,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