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桃李花開日,在我們徜徉在法大的校園裡沐浴着春風的時候,三月不知不覺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這時候,雷鋒,那個響亮的名字,那個高大的身影,那些我們熟爛于心的故事,又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腦海,又一次激蕩着我們的内心,莘莘學子,駐足傾聽,駐足仰望。于是,這個名字裡蘊含的精神---------奉獻,被理所當然的傳承下來。
又到一年獻血時,每一位無私的獻血者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血,拯救更多的生命。我校我院的同學們,更是竭盡所能,争當先鋒。我們對其中表現十分突出的同學進行了短暫的采訪,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奉獻的故事和從中得到的快樂與大家一同分享。
3月8日,像往常一樣,黨員柳洋同學平靜的起床,走出宿舍樓,平靜的來到醫務室,排在長長的隊伍後面,等待着輪到自己。他說,對于這次活動,他是毫不猶豫的報了名的,這隻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更是黨員的題中之義,有人需要我們的血液,而我們又可以輕松的幫助到别人。這是他第一次獻血,雖然針頭很粗,雖然也有些學生動搖退場,但他的心卻未動搖。他笑着說道,其實,這也是人生的一種經曆,當拿到獻血證書的那一刻,自己真的感覺很光榮。到底是什麼使得一名名向柳洋同學一樣的黨員同學義無返顧地奉獻出自己的鮮血?我想是責任。因為責任,獻血這種奉獻變成了一種義務,因為責任,不曾動搖,亦不曾後悔。
更讓我們感動的是,獻血的同學中,還有一些家庭貧困的同學,他們曾經接受過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如今他們也用自己的愛心回報了社會。她是一個普通的大三學生,生活的艱苦沒有阻礙她奮鬥的腳步,命運的不公也沒有讓她變的憤世嫉俗,她總是樂觀地對待生活,将一份份愛心獻出。3月8日,“自強之星”米海霞和衆多有愛心的同學一起來到了校醫院參加了獻血活動。采訪她時,她隻是笑了笑說:“獻血也沒有什麼,隻是盡自己所能幫助别人。如果我獻的血能夠延續、挽救他人的生命,将會使我的心靈得到很大慰藉,人生也會更加充實。”這是她第一次獻血,她第一次看到粗針頭的時候也膽怯過,卻沒有猶豫,她說,隻要有一份可能病床上的病人能因我而延續生命,這就是值得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熱心女孩,用自己的行動鼓勵着其他人一起加入到獻血的行列中來。她說:我會堅持的!是的,我們相信,她會堅持下去的。每一滴血都是一份溫暖,她200ML的血就像月光曬谷一樣,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她傳遞來的3月的溫暖,使我們感受到了春回大地愛在人間!
在這一次的獻血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來自少數民族同學們的臉孔,維吾爾族的麥合木提和特流别克同學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雖然來自少數民族,但是也很快适應了新生活,并且融入了法大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并且想盡自己所能獻出一份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盡管獻血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正是這份淳樸又真誠的熱情和善良讓人感動不已。愛心是不分民族的,在法大這個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緊緊地團結在了一起。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更将團結一心,攜手并進。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奉獻精神應該是人類最偉大高尚的靈魂和精髓。
也許獻血這一小小的舉動,不足以讓這些同學與古代的先賢,現代的英雄,當今的模範相提并論,但是,他們都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奉獻之中去,這隻是奉獻之路上的一小步,帶着這種精神,他們終會成為“忘我”,必要時,需要時,挺身而出,毫不猶豫、毫不遲疑,毫不顧惜自己的一切,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