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經濟法學院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簡報
民商經濟法學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辦公室 第 五 期
黃進校長參加我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題研讨會
3月30日上午,我院舉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題研讨會,校長黃進與會進行調研。院黨政領導班子,各研究所及教學科研科的主要負責人,學科帶頭人,民主黨派代表,部分中青年教師參加了會議。民商經濟法學院分黨委書記王光進主持會議。
校長助理、學院院長王衛國首先對學院整體情況進行了介紹。他從學院概況、優良傳統和工作特色、今後發展的初步設想三方面進行了工作彙報,介紹了學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團隊建設等領域的具體工作,總結出了注重品牌意識、大局意識、群衆意識等工作特色,并針對學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學院今後發展的初步設想,要堅持科學發展,着力培養青年一代,加強團隊攻關,抓前沿,創特色,努力培養精英人才。
随後,與會教師踴躍發言,為學校學院的科學發展建言獻策。與會教師圍繞學院民主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讨論和交流,對學校後勤管理、工資待遇、硬件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意見。
作為民主黨派教師代表,王萍副教授談了對學院民主建設等方面的看法。她覺得民商法的核心理念——公開公平公正深入人心,學院的整體氣氛比較和諧。學院領導特别重視教師的意見,在民主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好。各種黨務政務會議,學院都會邀請我們民主黨派參加,讓我們進行監督。此外,學院的學術氛圍特别濃厚。如民法典論壇、各種峰會等以及學生活動與其他院相比較多。全院上下一直保持着一種學術熱情。
分工會主席劉心穩教授重點談了對中青年教師的扶持與鼓勵問題。他說:實現學院的發展,最終要靠中青年。要為中青年教師提供出國進修的機會,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影響,讓他們有更高的發展平台,為政法大學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政法大學目前在北京各大高校裡不管是硬件還是工資待遇都是較低的,這是有數據可以來證實的。中青年教學和科研的條件也是非常的差。希望黃校長這次能夠重視解決人均條件的問題。劉老師還向黃校長反映了教師中午就餐和坐班車的問題。
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徐曉松教授代表經濟法所就本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發表了意見。她說:我院經濟法所具有傳統優勢,80-83年其與北大作為第一批同時成立,94年成立全國第一個博士點。86年經濟法系成立,師資隊伍形成獨特完整體系。目前分成3個研究所,即經濟法所、财稅金融法所以及勞動法所。因此,把經濟法學列為我院第二大專業當之無愧。目前本所共有9名博導教授。在科研方面,我們所有教育部重點攻關項目、司法部項目、國資委項目等。我院經濟法學在招生、就業方面一直名列前茅。依照科學發展觀,我們應向前看。但目前我們經濟法學在全國排名中有所下降;在師資隊伍方面,我們所90%以上老師均已40以上,年輕教師比例小。另外,經濟法分成經濟法、财稅金融和勞動法三個研究所後,應該更加注重力量的整合,形成團隊優勢。其次,在人才培養中,經濟法論文與民商法論文交叉答辯,經濟法老師在發揮對學生論文選題導向和論文指導方面受到影響。應對交叉答辯的效果進行評估,對其進行可行性分析。
民事訴訟法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宋朝武教授就研究生培養和辦公條件談了自己的意見。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本科生的教學,但是研究生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我們現在指導學生缺乏辦公地點。民訴所有17個人,學院路沒有辦公地,開會很困難。從學校的角度能不能整合一下資源,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博士生導師馮曉青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代表知識産權研究所發言時說:我們所在知識産權研究領域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我們一共有16個上課老師9個副教授,兩個博導,教學和科研實力都很強。但是目前知識産權法的發展缺乏平台建設,力量也比較分散。希望能夠盡快成立知識産權學院,讓知識産權法能夠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具體的計劃和設想我做好了一個方案,将提交給學校。
環境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王燦發教授也就學院和本學科的發展發表了意見:我們院規模大,凝聚力強,是團結戰鬥的集體。不過也存在不少問題,我們院青年教師比較多,職稱不好評,工資也偏低。就環境法學科的發展而言,目前面臨着突破。雖然現在我們環境法所力量還比較強,但國際影響力還有待加強。我們要加強對外的合作,充分利用國外的豐富資源,把我們的環境法做到全國一流,世界知名。希望學校重視環境法所的發展,雖然它在民商院是一個小學科,但拳頭小,力量大,也能為學校赢得榮譽。
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劉少軍教授談到:我們這個學科分三個闆塊,财稅法,會計法,金融法。我感覺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就是職稱問題。像我們的老師都是先學完經濟,然後再來學法律。像我教了12年經濟,再教了12年法學,說心裡話真的覺得很累。所以在職稱上能不能給我們考慮一下,畢竟是跨了兩個學科。還有就是我們的接班人問題,我覺得其他學校是不能為我們學校培養這方面人才的,還得我們自己培養。能不能在人才培養上給我們照顧一下。
商法研究所所長王湧教授發言時說:我們所正在加緊商法教學的研究。商法學體系龐雜、内容繁多、實務性很強,教學中遇到很多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全國所有的法學院校中都沒有得到重視。我們準備召開相關的會議來讓老師們一起來談談商法教學。其次應該把教師的待遇和他們的勞動成果和付出挂鈎,科研必須要全身心投入。我們法大老師多、潛力大,但是科研成果卻不是很多。這裡有制度方面的原因。老師教學任務比較多,教學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使得很多老師在這一塊投入大量的時間,這會對他的科研産生很大的影響。第二個制度上的原因,科研上沒辦法發揮出潛力是因為法大的待遇很低,很多年輕老師要花出大量的時間在這一塊,所以科研上又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的科研在制度上是存在瓶頸的。我們要加強團隊的合作,要把我們從以前的個體做成公司,團隊的公司。很多學校都形成了集團的,競争力很強,給我們很大的壓力。我再談一下法大教學科研的治理結構問題。本科生選課是采用自由式的,這樣的方式很好,但是需要加強基層的行政班組織的管理,否則這種基層組織的渙散對于法大的治理是缺少控制力的,會呈現出亂象,遲早都會出事的。現在本科生自然班瓦解情況非常嚴重,這個問題是技術上的問題,卻涉及到政法大學的治理問題。現在的自然班,學生上課自由選擇,一個自然班的都不在一起,沒什麼交流。自由選課是好的,但是我們應該改革,以後依然可以自由選擇,但是要以自然班為核心,一個班全選某一個老師,通過抽簽的形式選擇。
勞動法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鄭尚元教授說:勞動法在我們學校應該是非常受重視的。勞動法有8位老師,因為學科比較弱,談不上排名,我們也不知道具體的排名。再有就是我們的課時不足,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院長助理、民法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永軍教授就學院重建學術團體和教學團體以及研究生培養提出了建議。他談到:多年來,政法大學原有的學術傳統幾乎消失了,而新的學術傳統還沒有建立,學術團體是很渙散的狀态,不利于學術的發展。教員來了後,沒有教研室,怎麼教的沒法控制,改成研究所了,隻研不教了,學術精神和傳統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很難傳承的,因此必須要有教研。還有注重對青年老師的培養,這對于學術傳統的傳承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學生也是個體戶,相互之間沒有約束,沒有紀律,所以自然班上課很重要。在研究生工作方面,民商院是政法大學的排頭兵。我們論文的打假、程序都是其他院的模範。我們要求導師記錄自己一個月做了什麼,這對于督促導師、對于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都是很有益處的。我們加強學科間的融合,當然也可能出現一些不協調的地方,我們會努力去解決。
會上,黃進校長對我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及學院今後的發展作了指導性講話。他首先對與會代表暢所欲言、向學校提出寶貴建議和意見表示感謝,并對我院發展中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黃校長說:“很高興來到民商經濟法學院和大家交流、座談,聽取大家的意見,了解學院的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我剛剛來法大,現在的工作重心主要是調研,了解情況。我到一些研究機構、學院進行交流。我去過中歐法學院、法學院,這次到民商院。很感謝大家踴躍發言,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大家很關愛法大,對法大很忠誠,願意使法大走向一個良性發展的道路。聽了大家的意見,我覺得民商院,正如徐校長說的是王牌學院。我很欣賞你們的四個一流,‘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隊伍’。你們确實是四個一流,一流的學科,民商法在國内數一數二,環境法也是數一數二,還有經濟法、勞動法、金融法,師資力量都很強,在全國都很不錯,還有民訴,知識産權也是數一數二的。我們的隊伍也是一流的,一個民商法學院一百三四十個人,規模很大,學術隊伍這麼優秀,國内沒有法學院可以比。再就是一流的成果,在各個方面都為我國的司法改革、司法實踐、立法作出了貢獻,尤其像王院長在社會服務方面已經走向國際,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還有就是一流的人才,就業率也很高,一直保持在各院前面。當然這與我們的專業有關,民商法、經濟法學生在學法的學生中人數多,社會需求也大,确實也出了很多的人才。你們确實是實現了四個一流。”
接下來,黃校長針對大家的意見,結合民商經濟法學院的工作實際,對民商院今後的發展提出了樹立“六個意識”的要求。
一是要有國家隊意識。我們學科很強,号稱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民商院确實在各個方面都很強。我們要有名副其實的國家隊意識,不能局限于政法大學這一個小的區域,應該要有這個意識,要求高一些才行。
二是要有特色意識。我們在學科建設上學科很多,都很強,關鍵是各個學科怎麼作出特色,這不是簡簡單單的泛泛而談。我們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好好思考如何做得比别人強,思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很重要。我們法大都應該走特色發展的道路,整個法學學科還有其他的學科,怎麼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互動和呼應,怎麼借助法科的強勢發展自己,這都值得我們思考。
三是團隊意識。剛剛大家也談到了,單兵作戰這樣的模式已經不合适了,我們如何在這麼大的學院中,這麼多學科中形成一個團隊,如何資源組合,越來越強,我覺得還是有空間的。
四是精品意識。法大的科研規模還是很大的,雖然與人大比較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我覺得我們要有精品意識,尤其是教授,我覺得教授不要弄一些小東西,應該有品質,要有傳世之作。”
五是大局意識。學校與學院、學院與學院、個人與學校學院之間要加強利益協調。民商院在過去一直是從大局、從長遠出發考慮學校的利益,做出很大貢獻。但是從整個學校來講,還是要廣泛宣傳大局意識。我們都是法大人,是一個學術共同體,也可以說像家一樣,法大是我們學習和工作的地方,與我們每個人相連,需要我們共同維護法大。雖然大家會有不同看法,也可能有利益上的矛盾沖突,在這個時候大家如何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國際法有一個原則,就是用盡内部救濟。對于我們校内的問題,目前學校有一些溝通的機制,還是很重視大家的意見的,但就是缺少溝通,隻要多溝通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
六是憂患意識。我們充分肯定民商院的優勢,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要有憂患意識。我們學習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就是發展。從整個學校來講,我們要有憂患意識,發展就是我們未來的方向、目标、路徑,我們必須要明确,要思考。對優勢要有充分意識,但是也要看到整個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如學校的辦學條件還是比較困難的,辦學質量跟人大等相比差距還是有的。再比如學科發展不健全,法科強,其它的還比較弱。學科發展不平衡,我們該如何保持法科優勢,同時學科多元的協調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想真正的進入國家隊,成為最高學府,還要努力。他希望在座的對年輕人要大力扶持,要培養比自己更強的人,要有這種氣度。法大現在法科人才多,有自己的特色,但同層次的人才紮堆,我們要培養有潛質的人,在這方面還是需要努力的,要看到困難的存在,好好規劃,把隊伍建設好,要高度重視。
最後,王光進書記表示:黃校長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提出的樹立六個意識的要求,對我們今後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加以貫徹落實,推動我院又快又好的發展。
主題詞:黨建學習實踐科學發觀
報: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成員
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辦公室
送:學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成員
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
共印30份 存檔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