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共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新話語、新思想、新目标的提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民商經濟法學院師生一起共話黨的十八大感想,共同從法律人的角度诠釋對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理解。
王衛國:依法治國的新節點就是新起點,就是經過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4年,當我們再次提起依法治國,是在今天政治體制改革的大框架裡面講的,應該說是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心聲,也反映了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我把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表述解讀為四個目标,一個關鍵。四個目标就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可以理解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個新階段的新的十六字方針。在過去的34年當中,我們建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巨大的進步,但相比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政治文明還有距離。提出十六字方針以後,緊接着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一方面,我們要在法律的實踐當中,始終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性,另一方面,我建議在黨的建設當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當中,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樹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性,每一個黨員,每一個黨政領導幹部,都必須模範地維護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性,考核提拔幹部,首先要看他的法制觀念強不強,有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言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給我們提出了新的任務、新的目标,比如說在科學立法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問題,特别是重點領域的立法,我們還要進一步去研究。在未來新的階段,推行依法治國方針,法學家責無旁貸,當仁不讓,應該首先是要堅定不移、旗幟鮮明地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其次是積極地參與,為完善法律體系建言獻策,貢獻我們的智慧和我們的勞動,同時我們還要充當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監督者。法學家要有這麼一種精神,做社會與良心的保管者,社會良知的代言人。
王光進: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召開的一次繼往開來的大會。胡錦濤同志所做的報告,實事求是的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十年基本經驗,清醒地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指明了今後國家和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和方針,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和國家今後發展的長期指導思想,繼續推進政治體制和機制改革,并要在未來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報告清醒、務實、創新,令人鼓舞。作為法律人,更多關注的是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問題,期待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推進和深化。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面臨的重大障礙仍然是體制和機制問題。報告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支持和保障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比例,降低黨政領導幹部比例。在人大設立代表聯絡機構,完善代表聯系群衆制度。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報告還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等目标和一系列新舉措,這讓我們看到了一條清晰的、符合中國實際且切實可行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推進的民主法治發展道路。但這一切能否全面貫徹落實,關鍵在黨的領導。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和加強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意識和依法治國的意識與能力。必須大力推進黨内民主,通過黨内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此外,十八報告所描述的宏偉藍圖也為我們施展才華提供了的更多機遇和平台,作為法律學人,應當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
趙旭東:看了黨的十八大報告,一個很重要的體會就是期待着中國法治國家建設的突破和加快。黨的十八大确實是繼往開來的一個時刻,在這個時候全國人民對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發展,其實也是充滿着新的期待,期待中國法治國家建設能夠進入新的階段,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我認為中國未來發展和長治久安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法治,在這一點上,黨的十八大的報告可以說是明察秋毫。目前,守法和執法的問題應當是中國法治的短闆,也是未來中國法治攻堅和突破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法律學者,我由衷地期待我國在未來發展當中,能夠借助于法律的動力和護衛,永遠穩定地持久地向前發展。在經濟繁榮和生活幸福之後,我們的法治昌明,應該是中國人民更高的期待和理想,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未來的中國不應該隻是經濟大國、經濟強國,也應該是法治的理想國。
李永軍:近些年來中國共産黨在政治協商方面做得比較充分,政協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發揮,但現在的政治協商議題在法治方面涉及的仍然較少,希望今後在這方面能夠有所加強。
王燦發:胡錦濤總書記報告中關于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論述,把建設生态文明放到了“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地位上,說明我們黨十分重視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需要法治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的環境法治建設将進入一個新階段,一些原有的環境法律應當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得到修改,一些尚付阙如的環境法律應當盡快出台,一些新的管理制度應當被建立,環境執法和司法機制應當得到加強和完善。
李顯東:胡錦濤在中共黨的十八大開幕禮上做報告時指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包括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胡總書記強調“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範化”,要求“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通過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礦産資源法》修改理論論證有關的實踐調研和理論研究,再一次深深感悟到,這些年來國家所采取的一系列解決糾紛的臨時應急措施,正在逐步接近客觀規律的要求,使我們目前以行政為主的管理手段所造成的資源分配扭曲,得以有效的緩解。而進一步改革推進所帶來的制度性紅利,又必将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起到關鍵作用,有望使全要素生産率增速迎來新一輪增長,從而推動國家整個經濟更健康地發展。
劉智慧: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目标。這個目标令人矚目。毋庸置疑,小康社會不僅僅是指物質比較豐富的社會,也應是公權依法行使、私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社會。一個理想的法制環境必然有助于這個目标的實現。就民法領域而言,我們亟需進一步完善民事立法,關注并解決不同位階規範性文件不統一的問題,增強現行法律的可操作性,提高司法工作的透明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杜絕“同案不同判”現象,形成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真正實現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義。
胡靜:生态文明建設對進一步完善環境立法有推動作用,在環境保護方面,比較而言,執法和司法更為薄弱,借助生态文明建設的背景,可以在執法和司法方面有所完善,将軟法變為硬法,提高環境法治。
姚國強:黨的十八大精神讓大學校園多元文化中具有核心價值的文化更堅定的發揚下去了,在各種思潮沖擊過程中樹立了鮮明旗幟。而且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政策性目标,對當代大學生也是一種鼓舞,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一些司法上的政策也給法科學生提供了指引。我覺得學生們應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關注黨的十八大了解政策,多讀書,以行動響應國家号召。黨員們也自主學習胡錦濤主席的講話,全年級有27個黨員寫了思想報告。最吸引我的是教育政策與資源,教育公平,還有就業和農村農民的問題。并且我也一直期待異地高考改革以及社會醫療方面的進一步健全。
劉瑜(學生):高度重視“執政為民”的根本性理念。要把民權和黨權高度統一起來。是全國民衆賦予黨執政的權力,黨的權力必須要充分體現民衆的權利。要在擴大基層民主上有新舉措,在提高民智上有新思路,在改善民生上要有新作為。
喻佳(學生):胡錦濤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談到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十年來,黨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那是因為黨一直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雖然黨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黨能克服一切困難,引導人民創造更好的明天。
邢梓珩(學生):看了黨的十八大的開幕式,聽胡錦濤同志的報告,報告中出現最多的兩個詞語,一個是“改革”,一個是“民主”。感覺黨的十八大離我們并不是很遙遠,我們從領導人的口中得知了國家前進發展的道路還很長,還需要不斷的改革。
平川(學生):黨的十八大重點提出了反腐倡廉和加強黨組織建設,這兩方面對于以後都會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潘振鵬(學生):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和建設創新型執政黨都有着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肖蘭燕(學生):胡總書記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建設,我們作為學生,尤其是作為最基層的黨組織目前還是要注重學習,以後才能為黨建添磚加瓦;
黃文軒(學生):黨的十八大首先是回顧了中國過去十年的發展,可以說是比較中肯的,沒有顯著誇大其功績,對未來做了規劃。我們也許從網上或者是身邊的人口中得知很多關于我們國家的發展,但是黨的十八大對于過去的十年做了比較全面的陳述,沒有刻意去隐瞞什麼,是比較客觀的。